当前位置:首页>车迷故事> ---我与火车的故事

我与火车的故事

发布:2016-10-31 18:11浏览:76

我是听着ND5的鸣笛声长大的。

南京人有三怪,其中一怪是孩子外公外婆带。

当然,我也没有逃出这个定律。外婆家,住在南京雨花区的小行,也就是宁芜铁路26KM的地方。据说,我小时候胆子很小,那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,为了给我练胆量,他们便抱着我看火车。不过谁也没想到,一看,就是22年,到了今天。

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外公外婆领着看火车,喜欢厚重的鸣笛声,喜欢只有宁芜才有的ND5,喜欢哐当哐当接缝处的声音。没有为什么,只是喜欢那种感觉,这才是外婆家,这才是南京。

人生第一次坐火车,大约是97年,从中华门(当时还是南京南)坐到南京,记得外婆外公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时候,激动的一晚上没睡好。那时候中华门站还是个大站,有始发列车,也有不用南京换向而直接去上海的列车,老人行天桥还在使用,桥下面是各种公交车的始发站,很大。上了车,坐在车上,开着窗,看风景的感觉实在是棒。不过记忆深处是下车后在车站边上吃的肯德基,吐得一塌糊涂,外公气的很久没理我……不过,这应该是人生中最早的“小清新”之旅吧。

很多事,没有为什么。铁路一直陪伴着你,天天去看火车,铁路也就渐渐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。

小学是在奶奶家上的,虽然进了城区,但从小外婆带大的缘故,每周都会回小行,看看外婆外公,看看火车。假期里,老爸老妈也偶尔会带着去“小清新”一把。四年级(2005年)的时候,外婆外公带着去了一趟镇江,那时的火车还是一个小站一个小站停靠的,南京,龙潭,下蜀,高资,桥头镇,镇江。桥头镇有点像个货运站,有很多股道,返程时夕阳西下,路边上有个奶奶也在抱着她的孩子看火车……由于校区的原因,初中高中,又回到了外婆家。每天最开心的事,莫过于骑着车过小行桥道口的时刻了。每周三放学时间比较早,一般到了道口,都会遇上T112不急不忙的通过。而T112走二通道的时候,几乎每天都是图定晚点半小时。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想法,只是觉得这车经常能看的见,都烂大街了——直到某天,忽然发现似乎很长时间没有看到T112了,查询时刻表后发现改线走沪杭—京沪,有点后悔,没有拍下来之前走二通道的样子,但那时候手机像素也比较渣,估计就是拍,也拍不好。但所谓的遗憾在于,从此之后直到今天,也没有图定25K的客车走宁芜南京段了。

高二(2009年),寒假,舅舅一家带着去苏州游玩,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坐动车。那时还是既有线动车,D54XX,买的一等座,他们上了车就开始睡觉,可我却一直盯着窗外,不在乎目的地,只在于沿途的风景,动车呼啸而过,舒适而又便捷,也许是当时内心最真实的写照。

到了大学,首先是南通三年的专科。由于学校位置较偏,离火车站约30公里,往返最快也需要约3.5小时,而南通的火车也比较少,只是寥寥去了几次,看看火车放松心情。所谓的改变,从去年(2014年)开始。

首先,通过努力,很荣幸的获得了深造资格,继续前往本科再读2年(全日制本科)。而得知考试成绩的当天下午,就去买了属于自己的单反。在14.114.4全力备考的日子里,铁路是我唯一的动力。备考时期已开通微博,发现了微博上一大批拍车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,暗暗告诫自己,我一定要考上,考上了,就有假期,便有时间拍车了。过程实在艰苦,每天早上610出发,而出发赶地铁的时候,7101总会呼啸而过。上课地点在江宁,地铁大约需要1小时才能到,尽管830上课,但是730就已经没有座位,所以我必须坐615的地铁始发车。冬天,比较冷,上地铁的时候天还是黑的,而下地铁的时候天已大亮,总会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。没有任何时间休息,所谓的休息,就是趁机刷一把微博,看看各位大师们拍摄的铁路作品,告诉自己,考上了你也可以这么尽情的拍。感谢有这么一个信念一直作为支撑,专转本最终成功。

开通了微博,才发现自己的渺小。是的,最好的莫过于发现。用眼睛看,确实不错,但是如果能用照片去记录,岂不更好?——只是我发现这个道理的时候似乎有点晚。但是也并不算太晚。或许有的人觉得,“浪费”了专科三年大好的拍车时光,但是不管怎说,我抓住了当下本科二年的时间的“尾巴”。五月,坐了京津小票,去了落坡岭;六月,送别皖赣跨局6091/2小票;八月,从敦煌嘉峪关一路杀到拉萨日喀则,并且在伟大的关角展现群停留了2天。现在再把当时的照片翻出来看看,恐怕并不尽如人意,当时才买相机,什么都不会,一切都是在摸索当中进行,但是无论如何,且算是有了个记录,而且这路风雨的过程和意义,并不是微博上展示几张照片就能显示出的。

时间到了今年,自己也明白,留给我的时间并不是非常的多了,因为大四要忙的事情并不少。一月寒假,去了最想去的湘、黔,六盘水是我一直解不开的一个心结。大一时候到了安顺没去六盘水是最大的错误,也造成了一生的遗憾。当时,荷马岭,天生桥都还在;北盘江也没有高速公路,可如今…所以,这趟运转,是为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我,赎罪的。

我并不觉得运转只是拍点和火车相关照片而已,因为觉得自己很年轻,至少再活个50/60年没什么问题,而照片到了那时,就是历史。所以,我现在在拍的,就是活历史。留下一些念想,少一些遗憾,弥补之前那么多年不开窍的过错。

二月初探金温丽水段,惜天气不好,略有遗憾;三月走访了宁启海安县枢纽,几条联络线长桥实在壮观;四月和朋友下皖赣,寻找白墙黑瓦中的绩溪补机队和油菜花。

五月和老师(同车迷)一起在镇江开拓了新的机位;六月,本质是学生可不能忘,复习迎考,11门课,确实压力比较大。当然,解压的办法莫过于在7月得知11门课均分80+之后给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长运转,本想全程走成昆,可惜当时宜万水害,选择了经湘黔—贵昆至昆明,拍摄沿途风景:舞水河大桥,宝老山展线,六盘水南编组站,梅花山,草海,再访茅草坪,寻旧水晶坡,并于之后饱览南成昆三大展线的魅力。

家里并不知晓七月的旅行,误认为学校组织实训,从而八月有了西北之旅的行程。当时考虑到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了解较少,故而选择了北方,从渭南尤河大桥到长流水展线;从包白线瓦窑坝到二连国际换轮库,并且体验了国际回转车,杀了一个圈,简直痛快。

满心以为八月的旅行恐怕是大学期间最后一次长运转(家里并不是非常支持拍车,阻力较大,并且从口风探知似乎并没有给我毕业旅行的计划),微博 火车圈,在9月组织了访太原机务段的活动,有幸被选上,探访了太北机务段和历程机车展区,提高了知识水平;随后再次杀往金温,虽天气并不是非常给力,但也在青田和温州拍出了自己想要的片子。

十月底至十一月初,趁事情较少,忙里偷闲,终于走了北成昆,了却自己今年最大的心愿。单人独骑在凉山州,或多或少有些忧虑,但大部分的彝族人,其实都是友善的,而普雄经过整治之后,也不像以前说的那样乱。两河口展线,沙马拉达隧道,红峰站,乐武展线,铁马大桥,水泥厂的老东风,乃托展线,乌斯河大桥,一线天,关村坝站,追寻着老铁道兵们的足迹。

 

很多人说,觉得我很疯狂。其实并不然。首先,学生期间的空闲时间,是最多的;工作以后,不仅仅只是忙工作,还要兼顾家庭,身不由己,未必会有如此多的时间去拍车;同时,最关键的一点,之前那么些年,我已经错过的太多,现在这个大学的尾巴,我必须好好把握不能再错过。所以,我现在才如此拼命的去拍,去记录,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里面,尽量多的去记录一些,不可能做到完美,但求尽善尽美无愧于心。所以,也可以理解为,追的并不是火车,而是在追时间。其次,父母其实是非常反对拍车的,比如像今年的运转,除了8月,别的他们都不知道。这一方面意味着自由,而另一方面意味着并没有资金支持。所有一切的运转开支,包括前文所说的单反,全部得靠自己去挣。所以,更多的时间里,不只是省吃俭用,还要去做一些兼职,再加上过年时候的一些压岁钱,才能比较勉强的够当运转资金。而我这样做,又是为了什么?花费了大量的时间,精力,物力,财力,这仅仅只是我的爱好。目前来说,铁路爱好者,在国内来说还是比较小众的一种爱好,而我,不为名不为利,从西北到西南,跋山涉水的拍摄,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铁路文化,并喜爱铁路文化。让他们意识到,原来火车可以这么好看,火车也可以这么有文化和内涵。这,就足够了。

很欣喜的得知中国中车将举办活动,去年没有选上是个遗憾。大学念下来,也算是去过几个地方,但很遗憾长春没有去过,吉林省并没有去过;经历了一年半以来的拍车旅程,多少也有了些长进,相对来说,对普速车的了解更多一些,而对动车的知识了解的较少,而这次中车组织这样一个活动,也正是弥补动车知识,提高知识水平的大好时机。多学一些总是好的,以后也可以和身边人更有底气的介绍中国铁路。而从另一个方面说,今年,去了几个地方,探寻了几条铁路,基本每个月都有一个主打;但是十二月,则欠缺一个完美的收官之战,而中车举办的这个活动,也正是我想要的。只是小时候夏天去过大连,既然有机会,很想看看东北的冬天到底是个什么样。在此时举办活动,时间也刚好适合,并不需要请假;而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再想参加这类活动,恐怕难度会比较大。

时间允许,有天时;江苏吉林已通高铁,千里长春一日还,有地利;现在只缺一次机会,也就是人和。在此,希望中国中车能给予鄙人一次机会,能够多看一点多学一点,更好的宣传中国铁路,也给我的大学、给我的2015运转旅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,能满足我这个小小的心愿!谢谢!

铁路爱好者:黄镇(新浪微博:普客拐幺洞两)


车迷有约 京ICP备05069205号-5
联系我们
投稿邮箱
cmyycrrc@126.com
火车迷之家
中国中车
中国中车微博